Search


【青春名人堂】薛西弗斯是快樂的
2017/09/02 07:32:19 聯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青春名人堂】薛西弗斯是快樂的
2017/09/02 07:32:19 聯合報 姚尚德

希臘神話裡,薛西弗斯因為得罪神祇,被懲罰將巨石從山腳推至山頂。然而,當沉重的巨石一到山頂,就又迅速滾落山底,薛西弗斯只能走下山坡,再度將石頭推上山頂。這位以肉身與命運抗衡的凡人,進行著這項徒勞又荒謬的工作,周而復始。

應邀,我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一項名為「社交場-八天兩夜與十個藝術家」的展演中進行「薛西弗斯是快樂的」之創作。滿滿一個鐘頭,在北美館的地板上,我將身體貼地爬行並用雙手滾動一塊柏油與碎石混雜的堅硬石塊。我給自己的設定:雙手自始至終都不能離開石塊,滾動的過程中也不能暫停。

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卡繆在《薛西弗斯的神話》裡寫到:「我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。」卡謬認為日復一日進行著這般荒謬行為的悲劇人物,其實才是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。每一刻他都在為自己做決定。當看著巨石滾落山坡,他的自由意志驅使他走下去,哪怕接受那日復一日徒勞無功的「懲罰」。

薛西弗斯走下山坡的那段路,應該是他能擁有片刻快樂的時刻。

「社交場」集體創作的第三天,我意外在北美館外的廣場上撿到了這樣一顆手掌大小、稜角分明的瀝青塊,總覺得它非常不合時宜地出現在此,像是工地裡的廢渣,或是哪段損壞的馬路浮起後被輾壓翻飛的碎片。我於是決定拾起它,作為其中一項探討美術館空間、時間與身體的作品。

北美館大廳置放著九座手足球台,幾乎無時無刻都圍繞著狂熱比拚著的大人及小孩。我在一扇展板前趴了下來,用膠帶簡易地框出一個石塊的出發點--亦是終點--然後開始滾動它並且匍匐前行。透過滾動的石塊,我可以從地面延伸出視角,欣賞到北美館不同的景致:入口收票的志工阿姨,她黑色的鞋子楦頭處磨損嚴重;一群好奇的幼稚園孩童從我身邊魚貫而過,老師急忙講解:「沒關係,這是一項表演。」帶著石塊繼續前進,以身緩慢地滑過了館內展示的作品構建出的獨特空間時,瀝青渣滓的粗野與藝術品的精緻雕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視。有位觀眾對著身旁的友人笑說:「是因為在美術館的關係嗎?那顆黑漆漆的石頭看起來也有某種美感。」

我的感官突然變得敏銳,聽見了石塊在不同材質的地板敲打出不同聲響。接著,我看見一隻螞蟻,隨著我前行了一段路,然後當我爬行至另一個空間時,螞蟻又出現了。我雖然埋頭推滾著石塊,卻能清楚感受到觀者的好奇與為了閃躲而錯落的腳步聲,聽得見人們替我身體感到疼痛的言語與嘆息。

終於,當體力漸漸透支時,下半段路程只能在身體極其痛苦的狀態下進行,精神也搖搖欲墜。從前在書中讀到的薛西弗斯的痛苦,此刻,我以身領略一二。雖然我一天就只做這麼一輪、一個小時,也許連重複的瘋狂都搆不上,但那種看似絕望卻又必須秉持著極大的精神與意志前行的混雜狀態,在美術館沒有下坡,所以連短暫休憩都沒有的失落中,我透過滾動的石塊瞥見一抹落陽、一位躺在涼爽地板上裝睡的小娃,他們帶給我的喜悅,竟然也踏實了當下的存在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孩子,12歲時,你的那聲求救,20年後,終於被自己聽見。 一篇最難寫的自傳,一場最赤裸的獨白。 小丑不流淚 / 作者: 姚尚德 / 遠流出版社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9855
View all posts